上海瑜飒

近因效应是什么意思?近因效应最简单的例子

时间:2024-09-10 23:29:52 分类:婚恋情感 来源:

近因效应,近因简单也称为“新颖效应”,什意思近与“首因效应”相反,因效应最是近因简单指多种刺激连续出现时,后来出现的什意思近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。1957年,因效应最心理学家洛钦斯做了这样的近因简单实验,分别向两组被试者介绍一个人的什意思近性格特点。对甲组先介绍这个人的因效应最外倾特点,然后介绍内倾特点;对乙组则相反,近因简单先介绍内倾特点,什意思近后介绍外倾特点。因效应最最后考察这两组被试者留下的近因简单印象。结果与首因效应相同。什意思近洛钦斯把上述实验方式加以改变,因效应最在向两组被试者介绍完第一部分后,插入其他作业,如做一些数字演算、听历史故事之类不相干的事,之后再介绍第二部分。实验结果表明,两个组的被试者,都是第二部分的材料留下的印象深刻,“近因效应”明显。1964年,心理学家梅约和克劳克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,认知结构简单的人,容易出现近因效应。

  近因效应最简单的例子

(一)学校教育

在教育教学过程中,可以利用“近因效应”。比如,教师对学生说:“学好这门课,该没有什么问题吧,尽管这门课比较难学。”换一种说法是:“尽管这门课比较难,但你们总能学好的。”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,只因语句排列的位置顺序不同,给学生的印象就完全不同。前者给学生留下消极的印象;后者则相反,给学生一种乐观积极的印象。学生在复习功课时同样可以利用好“近因效应”。假如你背了100个单词,最后背的20个往往比之前的单词记得更加牢固;如果你做10道数学题,那么末尾部分的题目肯定比先前的题目印象深刻。我们在学习中,经常为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而感到烦恼,根据“近因效应”,因为对时间距离更近的记忆材料,人的大脑记得更清楚;而对更往前的内容有所淡忘,所以在学习中经常复习前面的内容相当重要。

(二)婚恋家庭

在婚姻关系中,往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让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,同时把之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,甚至闹到要离婚。在这种事情中“近因效应”有着非常大的影响,因为对于另一半的刻板印象大多停留在刚刚那个不满意的事情上,而之前对方所有的好,似乎都抛到九霄云外了。此时此刻,最好的解决办法,还是需要双方先冷静下来,找出刚刚冲突的出发点,然后再好好地沟通,分别想想对方曾经的好。“近因效应”提醒我们,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候,尽量从一个历史的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方,多想想对方长时间来给自己带来的温暖与关爱,尽量不要被近期某一件负面的事情点燃情绪,这样才会比较客观和中立一些。对方也会更多地感觉到我们的善意,这样整体的家庭氛围才会更加和谐。

(三)人际交往

多年不见的朋友,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,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;两个人本来相处的很好,甲对乙关怀备至,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,就遭到乙的痛恨;某人犯了一个错误,人们便改变了对这个人的一贯看法。这些都是“近因效应”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。也就是说,“近因效应”容易引起“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”的后果。利用“近因效应”,在和朋友交流时,如果一定要说消极的话,最好不要放到最后说。在最后留一个“光明的尾巴”,给人的感觉才比较好。因为最后的声音容易“余音绕梁”,给人更深的印象。一般来说,与熟人相处时,近因效应起着较大作用。

(四)单位工作

最后的印象,往往是最强烈的,这在职场上非常重要。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:面试过程中,主考官告诉考生可以走了,可当考生要离开考场时,主考官又叫住他,对他说,“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,评委觉得不怎么样,你对此怎么看?”其实,考官做出这么一种设置,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,想借此考察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。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,大可弥补此前面试中的缺憾;如果回答得不好,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。因此,我们要学会利用首因效应,改变我们在领导或同事心目中的印象。

  近因效应的启示

启示1:评价少点“近因化”

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一句话、一件事而推翻多年的和气,忽略了以往信息中的价值成分,从而不能全面、客观、完整、公正地看待问题。这说明因“近因效应”影响,我们有时会通过最后的印象去评价人或事,实际上这是不客观的,甚至会产生偏见。因此,我们在评判一个人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时,应该综合考虑这个人方方面面的表现,做全面、客观的评价,而不能受到“近因效应”的影响去片面地、盲目地评价他人。

启示2:生活多点“压轴戏”

我们知道,“压轴戏”是舞台表演安排在最后的、也是最精彩的节目,整个舞台的演出都会因这最后一刻的精彩而走向高潮,有画龙点睛的效果,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人际交往也如此,在和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、老熟人相处时,做到始终如一、体贴细腻、珍惜友谊、常怀感激,让对方每次想起上次的见面时都能回忆起较好的感觉,从而更好地保持彼此的友谊。

百科; 香港身份; 出国留学; 心理; 母婴; 游戏; 百科; 驾考;

copyright © 2023 powered by sitemap 沪ICP备2024052613号-31